第659章技術戰略
關燈
小
中
大
第659章 技術戰略
這時邱繼匡說:
“會不會是忽喇人丁不止五百萬。”
“肯定不止,合集賽思馬花、達忽哲的五六十多萬人,忽喇得有五百四五十萬人,即便肅汝人丁算一半給忽喇,也有六百萬人。但六百萬人都是男女老少都有,一年也吃不了六百萬石面粉和幾千萬頭牛羊。”
“嘶……那會不會是用來養馬了!”
邱繼匡大膽猜測道,這倒是嚇沈雲卿一跳:
“用面粉養馬!”
“對,用來養馬。”
“這不是作踐咱們嗎。”
李義清苦著臉說,沈雲卿也覺得可能性不大:
“那為何不直接要黃豆呢,即便用面粉養馬,兩國議和之後,他養那麽多馬作何用,哪怕日後翻臉,十年的和平總要維持,養太多的馬,會占用更多牛羊草地。”
“可要是忽喇也打算去攻羅哈諾,也許就說的通。”
“嘶……那他為何不要黃豆呢,黃豆餵馬豈不更能養肥。”
“但是黃豆占地方啊,面粉不占地方。我軍養馬用黃豆,是因為馬多牧場少,而忽喇牧場大多的,不愁馬不長膘。但是冬天一到就會挨餓。”
“嗯……邱大人此言有道理,我怎麽就沒想到呢。”
邱繼匡經驗豐富,他判斷忽喇死盯著要面粉,一方面是抽岐岐帝國的血,一方面是與岐帝國議和之後,忽喇可能也琢磨著收拾羅哈諾,這點沈雲卿給忽略了。
他一直認為忽喇打羅哈諾是被動選擇,所以不會很快發生。至少要拖兩年。但現在看來,與岐帝國議和之後,可能迅速去打羅哈諾。
而忽喇要面粉,邱繼匡認為一部分用來餵馬,也有些道理。
大豆作為飼料,主要是提供大豆蛋白和豆油,澱粉在其次。蛋白首要作用是促進肌體生長,同時蛋白涉入過多,可以轉化為脂肪,豆油和大豆蛋白都能長膘,所以中原用大豆作為輔助飼料餵馬。
而岐帝國雖然國土遼闊,但適合的牧場並不多,尤其是被庫兀圖族占了之後,適合養軍馬的地區並不多,所以要提高馬匹質量,就只能在飼料上下功夫。
而當下還沒有“豆粕”這種壓縮飼料,所以大豆有個問題,就是占空間,同時熱量也相對較低。
而面粉,小麥澱粉精華,雖然蛋白少,但是澱粉含量高,馬匹作為輔助飼料無疑是不錯的選擇。
而且面粉的密度高,能量密度也比黃豆高,所以吃多了也會轉化成脂肪。
此外黃豆在當下並不作為粗糧給人食用,除非是餓極了才吃大豆,所以面粉既能給人吃,也能餵馬,解決了人畜口糧通用問題。
而忽喇年年要六百萬石面粉,吃顯然是吃不掉的,而且面粉不耐儲藏,忽喇也沒這個條件收儲面粉,所以他必須盡快消化掉,或者轉手賣掉。
既然人消化不掉,周圍已經沒有多少貿易對象,那他只有給牲畜消化。
單純用來餵養牲畜,忽喇人也不傻,這顯然太作踐糧食,他們一定是用在效率更高的地方,而忽喇效率最高的產業,無疑是發動戰爭。
目前能給他發動戰爭的對象,除了肅汝就是羅哈諾,肅汝已經半死不活,能揍的只有羅哈諾。
打羅哈諾是遠征,他必須得有足夠的後勤,同時日後經營羅哈諾也要足夠的物資儲備,加之路途遙遠,運輸的路上需要消耗大量的口糧,忽喇顯然是想從岐帝國抽一管血,給他去發展新的地盤。
“我明白了,他們這是拆東補西,吸咱們的血,好為他們去經營羅哈諾。索要更多的綾羅綢緞,也是為他們日後打開西進通道,用綾羅綢緞收買列國為其鳴鑼開道。”
“那我等該如何應對?”邱繼匡問。
“面粉能少給則少給,若不能少給,就想辦法從其他地方討回來。”
這時李義清說:
“面粉不是他物,只能靠地裏種出來,這可不是六百萬石米粉,可是面粉,每年六百萬石面粉啊。”
“不就是六百萬石面粉嗎,本王用一萬輛收割車,就能給他補回來。而且忽喇既然要西征,我朝也要西征,面粉更不能把白給他,讓他用牛羊來換抵償部分。
這樣,明日再議時,邱大人就與魯古圖說,從關內運糧極為不便,靡費巨大。同時朝廷每年也拿不出六百萬石面粉,讓他自己降價。
待其降價後,再說為便於日後交付面粉,我朝需向塞外遷徙百姓,以便於耕種土地種植小麥,供應忽喇,讓他們派人替我朝百姓伐木,以供我朝百姓定居驅使。”
“嘶……臥榻之側豈容給他人酣睡,這恐怕不妥吧,魯古圖多半不會答應。”
“不,他一定會答應。”
沈雲卿很是肯定,邱繼匡不解,遂即又問:
“為何?”
“因為魯古圖非常清楚人丁對部族的重要性,同時也清楚草原需要開墾,更清楚岐人善於耕種。而且魯古圖並沒按什麽好心,真心與我朝和睦,而是琢磨著日後滅亡我朝,好取而代之。
因此忽喇日後若能得到關外大量岐人,對他豈不更為有利!”
“這,如此一來,我朝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。”
“現在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,但十年二十年後,我朝大軍人手一支槍,每番配屬一百門大炮,忽喇卻還拿著刀槍背著弓箭,他們豈是我軍的對手。”
忽喇要面粉本來不是很大的問題,砍價之後岐帝國還能承受,因為現在制約農業產能的不是土地和人力不足,而是收割效率低下。
當然,還有土地地主問題,但這些問題都不重要,只要解決了收割效率問題,現在的糧食產能可以增加五到六倍。
朝廷目前已經有成熟的畜力收割車六千餘臺,只要繼續擴大工部切削機床,制造更多畜力收割車,屯更多的田,就能提高現在的糧食產能。
而沈雲卿考慮的問題是關外的經營和居民點,沒有一個合理的借口和基礎條件讓忽喇接受。
現在忽喇既然索要面粉,不如賣個他個破綻,趁機用忽喇的人力,替朝廷在塞外搞一些建設,以便於向塞外遷徙人口。
而遷徙後的人口采取海通的“鄉屯”制度,集中人力屯田,大量使用收割車,采取廣種薄收的策略,同時加大力度提高小麥種子潛力,來提高關外小麥的產能。
現在收割車兩匹健馬牽引,日割達二十餘畝,還不累人,關外既能養牛又能養馬,存在養馬的天然條件,也就存在大量使用馬匹牽引收割車的平臺。
而且塞外夏末雨水較少,收割期較長,大可以連續十數日收割晾曬,兩匹馬一臺收割車,十天至少割兩百畝,即便畝產只有一百斤,兩百畝也有兩萬斤,約合五十八石,冬天還能種植燕麥,彌補一些,平常再養些牛羊,這筆賬怎麽算怎麽劃算。
而且如能再提高小麥和燕麥種子的潛力,畝產一百五十斤,供應忽喇六百萬石面粉就不是問題。
“這筆生意我看可以做,只要讓忽喇相信,他們日後能夠攻取塞外我朝開拓的土地與人丁,讓他們相信我朝在塞外遷民種地,是為了給他們供應面粉,這筆生意絕對劃算。忽喇要我們的面粉,我們則用忽喇的人力替我朝伐木建房開荒。”
“可收割車眼下只在關內使用,若是忽喇日後見好,向我朝索要又該如何?”邱繼匡擔心道,擔心忽喇眼紅再索要收割車。
“他要收割車,就別想要面粉,讓他自己去種去收。而且收割車需要定期修繕,壞了難道還大老遠從六千裏外送回神都去修?”
“那我朝提供多少面粉,忽喇才能接受我朝條件。多了,不好向朝廷交代,少了,忽喇也不會接受我朝條件。”
“至少得拿掉三百萬石,能砍再砍一些。”
“但三百萬石報給朝廷,仍然不是個小數目。”李義清仍嫌開價太高,他還沒轉過彎來。
“擱十年前,三百萬石面粉是天價,擱現在也不容易,但如能增加收割車數量,三百萬石面粉就不是問題,以一戶五口人,兩匹馬一臺收割車一季耕兩百畝,畝產一百斤小麥計,至少能收六十石,朝廷哪怕只征收一半,也有三十石,剩下三十石足夠一戶五口人吃用兩年還多。朝廷實際可征,四十石。三百萬石石也只要八萬戶百姓。”
“那可是四十萬人啊!從關內到塞外數千裏地,如何在短時內遷來四十萬人,要靡費多少錢糧!”李義清吃驚道。
“李大人別忘了,雲中、關外兩地現有新編岐軍二十萬人,一人背後就是一戶,擇其中自願者連同家小遷來關外,組建虎屯營與屯墾鄉,同時讓忽喇出人力在塞外伐木,就地建造木屋用於居住,同時將朝廷半數收割車調往關外,先用於屯田,解決吃住問題。然後三百萬石面粉可先拖著,能拖一年是一年,能少給就少給。”
“這能行嗎!”
李義清高度懷疑,這時邱繼匡說:
“國中公田已經無多,朝廷若能保障百姓在關外公田權益,應該可行。而且是以岐軍名義遷民,由不得兵士個人。而且只要成功議和,兩國相安無事,百姓便無性命之憂,此法雖然極端,但是可行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這時邱繼匡說:
“會不會是忽喇人丁不止五百萬。”
“肯定不止,合集賽思馬花、達忽哲的五六十多萬人,忽喇得有五百四五十萬人,即便肅汝人丁算一半給忽喇,也有六百萬人。但六百萬人都是男女老少都有,一年也吃不了六百萬石面粉和幾千萬頭牛羊。”
“嘶……那會不會是用來養馬了!”
邱繼匡大膽猜測道,這倒是嚇沈雲卿一跳:
“用面粉養馬!”
“對,用來養馬。”
“這不是作踐咱們嗎。”
李義清苦著臉說,沈雲卿也覺得可能性不大:
“那為何不直接要黃豆呢,即便用面粉養馬,兩國議和之後,他養那麽多馬作何用,哪怕日後翻臉,十年的和平總要維持,養太多的馬,會占用更多牛羊草地。”
“可要是忽喇也打算去攻羅哈諾,也許就說的通。”
“嘶……那他為何不要黃豆呢,黃豆餵馬豈不更能養肥。”
“但是黃豆占地方啊,面粉不占地方。我軍養馬用黃豆,是因為馬多牧場少,而忽喇牧場大多的,不愁馬不長膘。但是冬天一到就會挨餓。”
“嗯……邱大人此言有道理,我怎麽就沒想到呢。”
邱繼匡經驗豐富,他判斷忽喇死盯著要面粉,一方面是抽岐岐帝國的血,一方面是與岐帝國議和之後,忽喇可能也琢磨著收拾羅哈諾,這點沈雲卿給忽略了。
他一直認為忽喇打羅哈諾是被動選擇,所以不會很快發生。至少要拖兩年。但現在看來,與岐帝國議和之後,可能迅速去打羅哈諾。
而忽喇要面粉,邱繼匡認為一部分用來餵馬,也有些道理。
大豆作為飼料,主要是提供大豆蛋白和豆油,澱粉在其次。蛋白首要作用是促進肌體生長,同時蛋白涉入過多,可以轉化為脂肪,豆油和大豆蛋白都能長膘,所以中原用大豆作為輔助飼料餵馬。
而岐帝國雖然國土遼闊,但適合的牧場並不多,尤其是被庫兀圖族占了之後,適合養軍馬的地區並不多,所以要提高馬匹質量,就只能在飼料上下功夫。
而當下還沒有“豆粕”這種壓縮飼料,所以大豆有個問題,就是占空間,同時熱量也相對較低。
而面粉,小麥澱粉精華,雖然蛋白少,但是澱粉含量高,馬匹作為輔助飼料無疑是不錯的選擇。
而且面粉的密度高,能量密度也比黃豆高,所以吃多了也會轉化成脂肪。
此外黃豆在當下並不作為粗糧給人食用,除非是餓極了才吃大豆,所以面粉既能給人吃,也能餵馬,解決了人畜口糧通用問題。
而忽喇年年要六百萬石面粉,吃顯然是吃不掉的,而且面粉不耐儲藏,忽喇也沒這個條件收儲面粉,所以他必須盡快消化掉,或者轉手賣掉。
既然人消化不掉,周圍已經沒有多少貿易對象,那他只有給牲畜消化。
單純用來餵養牲畜,忽喇人也不傻,這顯然太作踐糧食,他們一定是用在效率更高的地方,而忽喇效率最高的產業,無疑是發動戰爭。
目前能給他發動戰爭的對象,除了肅汝就是羅哈諾,肅汝已經半死不活,能揍的只有羅哈諾。
打羅哈諾是遠征,他必須得有足夠的後勤,同時日後經營羅哈諾也要足夠的物資儲備,加之路途遙遠,運輸的路上需要消耗大量的口糧,忽喇顯然是想從岐帝國抽一管血,給他去發展新的地盤。
“我明白了,他們這是拆東補西,吸咱們的血,好為他們去經營羅哈諾。索要更多的綾羅綢緞,也是為他們日後打開西進通道,用綾羅綢緞收買列國為其鳴鑼開道。”
“那我等該如何應對?”邱繼匡問。
“面粉能少給則少給,若不能少給,就想辦法從其他地方討回來。”
這時李義清說:
“面粉不是他物,只能靠地裏種出來,這可不是六百萬石米粉,可是面粉,每年六百萬石面粉啊。”
“不就是六百萬石面粉嗎,本王用一萬輛收割車,就能給他補回來。而且忽喇既然要西征,我朝也要西征,面粉更不能把白給他,讓他用牛羊來換抵償部分。
這樣,明日再議時,邱大人就與魯古圖說,從關內運糧極為不便,靡費巨大。同時朝廷每年也拿不出六百萬石面粉,讓他自己降價。
待其降價後,再說為便於日後交付面粉,我朝需向塞外遷徙百姓,以便於耕種土地種植小麥,供應忽喇,讓他們派人替我朝百姓伐木,以供我朝百姓定居驅使。”
“嘶……臥榻之側豈容給他人酣睡,這恐怕不妥吧,魯古圖多半不會答應。”
“不,他一定會答應。”
沈雲卿很是肯定,邱繼匡不解,遂即又問:
“為何?”
“因為魯古圖非常清楚人丁對部族的重要性,同時也清楚草原需要開墾,更清楚岐人善於耕種。而且魯古圖並沒按什麽好心,真心與我朝和睦,而是琢磨著日後滅亡我朝,好取而代之。
因此忽喇日後若能得到關外大量岐人,對他豈不更為有利!”
“這,如此一來,我朝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。”
“現在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,但十年二十年後,我朝大軍人手一支槍,每番配屬一百門大炮,忽喇卻還拿著刀槍背著弓箭,他們豈是我軍的對手。”
忽喇要面粉本來不是很大的問題,砍價之後岐帝國還能承受,因為現在制約農業產能的不是土地和人力不足,而是收割效率低下。
當然,還有土地地主問題,但這些問題都不重要,只要解決了收割效率問題,現在的糧食產能可以增加五到六倍。
朝廷目前已經有成熟的畜力收割車六千餘臺,只要繼續擴大工部切削機床,制造更多畜力收割車,屯更多的田,就能提高現在的糧食產能。
而沈雲卿考慮的問題是關外的經營和居民點,沒有一個合理的借口和基礎條件讓忽喇接受。
現在忽喇既然索要面粉,不如賣個他個破綻,趁機用忽喇的人力,替朝廷在塞外搞一些建設,以便於向塞外遷徙人口。
而遷徙後的人口采取海通的“鄉屯”制度,集中人力屯田,大量使用收割車,采取廣種薄收的策略,同時加大力度提高小麥種子潛力,來提高關外小麥的產能。
現在收割車兩匹健馬牽引,日割達二十餘畝,還不累人,關外既能養牛又能養馬,存在養馬的天然條件,也就存在大量使用馬匹牽引收割車的平臺。
而且塞外夏末雨水較少,收割期較長,大可以連續十數日收割晾曬,兩匹馬一臺收割車,十天至少割兩百畝,即便畝產只有一百斤,兩百畝也有兩萬斤,約合五十八石,冬天還能種植燕麥,彌補一些,平常再養些牛羊,這筆賬怎麽算怎麽劃算。
而且如能再提高小麥和燕麥種子的潛力,畝產一百五十斤,供應忽喇六百萬石面粉就不是問題。
“這筆生意我看可以做,只要讓忽喇相信,他們日後能夠攻取塞外我朝開拓的土地與人丁,讓他們相信我朝在塞外遷民種地,是為了給他們供應面粉,這筆生意絕對劃算。忽喇要我們的面粉,我們則用忽喇的人力替我朝伐木建房開荒。”
“可收割車眼下只在關內使用,若是忽喇日後見好,向我朝索要又該如何?”邱繼匡擔心道,擔心忽喇眼紅再索要收割車。
“他要收割車,就別想要面粉,讓他自己去種去收。而且收割車需要定期修繕,壞了難道還大老遠從六千裏外送回神都去修?”
“那我朝提供多少面粉,忽喇才能接受我朝條件。多了,不好向朝廷交代,少了,忽喇也不會接受我朝條件。”
“至少得拿掉三百萬石,能砍再砍一些。”
“但三百萬石報給朝廷,仍然不是個小數目。”李義清仍嫌開價太高,他還沒轉過彎來。
“擱十年前,三百萬石面粉是天價,擱現在也不容易,但如能增加收割車數量,三百萬石面粉就不是問題,以一戶五口人,兩匹馬一臺收割車一季耕兩百畝,畝產一百斤小麥計,至少能收六十石,朝廷哪怕只征收一半,也有三十石,剩下三十石足夠一戶五口人吃用兩年還多。朝廷實際可征,四十石。三百萬石石也只要八萬戶百姓。”
“那可是四十萬人啊!從關內到塞外數千裏地,如何在短時內遷來四十萬人,要靡費多少錢糧!”李義清吃驚道。
“李大人別忘了,雲中、關外兩地現有新編岐軍二十萬人,一人背後就是一戶,擇其中自願者連同家小遷來關外,組建虎屯營與屯墾鄉,同時讓忽喇出人力在塞外伐木,就地建造木屋用於居住,同時將朝廷半數收割車調往關外,先用於屯田,解決吃住問題。然後三百萬石面粉可先拖著,能拖一年是一年,能少給就少給。”
“這能行嗎!”
李義清高度懷疑,這時邱繼匡說:
“國中公田已經無多,朝廷若能保障百姓在關外公田權益,應該可行。而且是以岐軍名義遷民,由不得兵士個人。而且只要成功議和,兩國相安無事,百姓便無性命之憂,此法雖然極端,但是可行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